在祭奠场合,人们通过菊花制作成的花圈摆在逝者的遗像前,代表着哀思之情。那么为什么菊花能够成为祭奠用花,并制作成祭奠花圈呢? 先从菊花的历史上讲,她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古时候人们用菊花来代表高洁的品性。不少诗人笔下都用菊花来托物言志。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更是酷爱菊花,并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诗句。因为菊花生性高洁,性格高傲,不与其他百花争春,深受文人骚客的青睐。把中国的名花先给逝去的亲人,既是一种缅怀,也是一种尊敬。 第二个层面上讲,菊花还是长寿的象征,在诗人和画家的笔下,菊花都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中国的菊花品种丰富,可以用来饮茶,也可以用作房屋的装饰。这种高贵的名花送给逝者也代表了晚辈的祝福。 从颜色上讲,菊花的白色具有肃穆庄重的感觉,很适合灵堂的悲伤环境。因此久而久之菊花成为祭奠用花就成为一种习惯。随着鲜花成为祭奠花圈的主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清明节,春节都会给逝去的亲人送上品性高洁的菊花,寄托晚辈的哀思之情。
花的色彩要素淡,以白色为主,黄色为辅,点缀以紫色以寄托深深思念之情。 花的花材可以从以下这几种中来选择: 菊花、百合、玫瑰、勿忘我(紫色)等, 有时会辅以孔雀草、马蹄莲、唐菖蒲、剑兰等。 祭奠之花不必刻意追求花之寓意,运用色彩的语言,足以传达哀思.如果特殊的, 也可以送其他的或被祭奠者生前喜欢的花。 当然菊花是比较正式的(有忌语说数目一定要是奇数,偶数对死者不敬!) 花圈与佩戴黑纱的礼节相照应,表达着对逝去之人的悼念,我国大部分都有献花圈和花篮的习俗。据传说这个习俗最早来源于西方基督教首创时,因为《圣经》教义的广泛传播,人们逐渐相信人死以后能进入到极乐世界即天堂,而去天堂的路是由鲜花铺设的。随着这种观念的日渐深入人心,笃信教义的人们则按照想象中的天堂之路的场景,在死者的灵车前后抛撒花瓣,以此表示为死者去天堂铺设道路。以后,人们觉得用鲜花铺道花钱太多,于是改用花圈与花篮来替代。因此用花圈或者花篮献祭死者,意思是在告慰死者的灵魂。奉献给死者花圈或者花篮在如今已经逐渐演化为丧礼活动的一种吊丧礼节和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