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与小年的来历 今天是夏历正月十四,我在贵阳过大年。在中国大部分地方,尤其是中原地区和北方地区,一般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腊月三十为大年。在中国西南地区,一般以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 中国最重要的民俗自然是过大年。北方以除夕为大年,家中祭祖、包饺子、吃团年饭、上坟祭祖、上亮,这是最基本的程序和仪式。西南以元宵为大年,家中祭祖、包汤圆、吃团年饭、上坟祭祖、上亮,这是最基本的程序和仪式。包饺子是典型的北风,后来南传。包汤圆是典型的南俗,后来北传。可见除夕是传统的中原习俗,元宵是传统的南方习俗。有人将元宵作为传统的中原习俗,属于乱扯。后来南北都过除夕,包饺子。大家都过元宵,包汤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习俗交融在一起。中华历史就是一部文化融合史。 而各地小年的名称,是由大年习俗派生而来。西南地区以元宵为大年,汉代实行郡县制之后也开始过除夕,但是称为小年。北方地区传统以除夕为大年,小年的说法是后来才有。 当代有学者考证“夕”是“怪兽”,“除夕”是“打怪兽”,这种说法也是属于乱扯。除夕,就是一年当中最后一个夜晚。元宵、元夕,就是一年当中第一个夜晚。既然正月十五的夜晚是元宵、元夕,那么正月十五的白天就是元日、元旦,那么在秦汉时代之前中国西南地区主体部族的历法应该是以月亮最圆的时候作为一个月份的开始,元旦、元宵是一个年度的开始,那么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最初应该都是南方的习俗。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是中国西南地区早期部族历法和原始道教文化的产物。 中国西南地区的主体部族,在远古时代是赤帝部族,在上古时代是夏禹部族,在商周时代是巴、蜀、鬼方等部族,在战国、秦、汉时代是以夜郎为核心的巴濮、彝罗、骆越等部族。今天中国西南地区过大年的时间,有的民族在正月十三,有的民族在正月十四,有的民族在正月十五。今天中国西南地区过小年的时候,往往是腊月二十八在大伯父家吃团年饭,腊月二十九在二伯父家吃团年饭,腊月三十在三伯父家吃团年饭,也可以被邀请到其他亲友家吃团年饭。西南地区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一个地方同时有多个民族生活,在民族大团结时期,各个民族轮流主办年节活动,其乐融融。后世的家族亲友中轮流坐庄主办团年饭的习俗,应该是受早期生活在同一地区各个民族轮流主办年节活动这种传统的影响。各个民族轮流主办年节活动这种传统,大致产生于夜郎时代。而在夜郎的中心大娄山地区,从腊月二十七、腊月二十八左右开始,到腊月三十,可以选择任何一天作为过小年的时间。从正月十二、正月十三左右开始,到正月十五之前,可以选择任何一天作为过大年的时间。这种习俗保存至今,而且显得比较特殊,其产生的原因就是在古代为了轮流安排不同民族的年节庆典。 除夕与元宵,等于小年与大年,等于饺子与汤圆,等于黄河与长江。这年味,确实是数千年的味道。今天中国西南地区大年的味道已经远远没有小年浓重了,这是历史的必然。而元宵节作为整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得以保存,这是历史的和谐。
祭文【大年与小年的来历】-已被【永远怀念】收录-作者:陈明 |